|
新闻中心 |
|
“可用性设计”环境我国尚未形成
|
发表时间: 2011-10-18
发布者:清新设计 |
|
|
8月8日,“可用性专家协会中国分会”(UPAChina)在上海举行了第一次例会,这个隶属于美国可用性专家协会(UPA)的组织是今年4月刚在中国成立的。
当你购买一辆新车时,一般都会考虑外形、性能等因素,但对于座位的舒适程度,车厢内的气味、车内外的颜色是否影响你使用的心情等因素就不一定那么敏感和重视了。但优秀的产品在设计时必须考虑诸如产品影响用户心情等交互因素,这也就是近些年开始在国内提出的“产品可用性设计”。
可用性设计最早源于二战时的美国空军,之后就被广泛运用于工业产品的设计上。可用性设计,这一概念在中国还并未被重视,它更多的是隐藏在工业设计的内部。例会主讲嘉宾、上海E28公司交互设计总监李君慎说,“上世纪80年代后的日本,在注重产品工业设计的同时也开始注重可用性设计,与亚洲其他国家的工业产品相比日本的产品除了质量之外,更多考虑的是人的因素。”李君慎认为,这一点对日本工业发展起到了不小的作用,除日本外,欧美公司对此也一直重视。
据了解,中国企业目前对于产品的可用性设计并不重视,更多的是把它包涵在工业设计内部,起到的作用也只是设计一些指示性的小标志。而且目前国内工业设计方面的“抄袭”现象比较严重,用一位与会者的话来说:“设计师成了绘图师,创意设计成了抄设计,就更谈不上可用性设计这一概念了。”
与会人员认为,“产品的可用性”设计是一个完全人性化的概念,它涉及到心理学、社会学、人体工程学等与人密切相关的科学,但中国国内“产品可用性”设计的大环境还未形成,尤其是学术方面。另外一位主讲嘉宾、浙江理工大学心理学院院长葛列表示,他与UP-AChina正在着手创办中国第一个“可用性设计”的相关专业。
| |
|
|
| | | |